第585章 赠送密方(2 / 3)

里,和着清淡的斋饭一同咽下。那些纠缠在心头的爱恨、不甘与委屈,仿佛也随着这泪水,一点一点地流淌出去。

普济师太的诵经声与木鱼声交织,如同一层轻柔的纱,缓缓笼罩住明月。她紧绷的肩膀慢慢松弛下来,紧绷了许久的神经也开始放松。窗外的夜色愈发深沉,山风轻拂窗棂,带来阵阵草木的清香。

明月放下碗筷,走到窗边。远处的山峦在夜色中朦胧起伏,点点星火在山脚下闪烁,那是尘世的烟火。这一刻,她忽然觉得,那些曾经以为天大的事,似乎也没那么沉重了。

回到床榻上,明月躺下,闭上眼睛。木鱼声依旧在耳边回响,带着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她的思绪渐渐变得模糊,那些痛苦的回忆不再如潮水般汹涌,而是化作轻柔的薄雾,慢慢散去。

在普济师太有节奏的木鱼声和诵经声中,明月的呼吸变得均匀而绵长。她的眉头不再紧锁,嘴角甚至有了一丝若有若无的放松。夜色温柔,禅房静谧,疲惫不堪的明月,终于在这安宁的氛围中,沉入了久违的、安稳的梦乡。窗外,月光如水,洒在寺院的青瓦上,为这一夜增添了几分祥和与宁静。

继续阅读

明月醒来时,见师太还在打坐,晨光透过雕花窗棂,在普济师太身上洒下细碎的金斑。她仍保持着昨夜的坐姿,脊背挺直如青松,袈裟褶皱间凝着山岚的清寂。左手托着圆润的佛珠,右手轻搭膝头,掌心向内,似在拢住一缕晨光。灰白的发丝用木簪松松挽起,几缕垂落的银发随着窗外的微风轻颤,宛如岁月织就的丝线。

她的面容沉静如水,眼角的皱纹里藏着经年累月的慈悲,唇角微抿,似含着半阙未言的偈语。长眉下,双目轻阖,睫毛在眼睑投下淡淡的影,仿佛尘世纷扰皆被隔绝在外。脖颈间的佛珠垂落如莲,每颗圆润的珠子都被摩挲得泛着温润的光泽,在晨光中流转着岁月的痕迹。

禅房内,木鱼与经卷静立一旁,与端坐的师太共同构成一幅凝固的画卷。偶尔有檐角风铃轻响,或是窗外鸟鸣掠过,她却纹丝不动,仿若与这方天地融为一体,唯有胸前佛珠随着绵长的呼吸,微微起伏,诉说着禅意与安宁。

明月坐了起来,感激的说道:“师太。你一夜没睡,就在这陪着我?”

普济师太缓缓睁开双眼,眸中流转着晨露般的清透,嘴角漾起一抹温和的笑意:“施主可听过‘风动幡动’的典故?老尼看似枯坐整夜,实则心已随山间云雾行遍万里。”她抬手轻拂袈裟褶皱,起身时带起一阵若有似无的檀香,“倒是施主眉间仍有郁气,可愿饮盏新茶?”

不等明月推辞,师太已取过陶壶注水,竹炉内的炭火噼啪轻响,蒸腾的热气将窗棂的金斑晕染成流动的光。“昨夜你说后悔创办公司,”她将粗陶茶盏推至明月面前,茶汤在晨光里泛着琥珀色涟漪,“可曾想过,若当年留在东莞,此刻困在灶台烟火中的妇人,又该如何生出解救曹施主的底气?”

见明月指尖轻颤,师太执起茶壶又添半盏:“那笔求而不得的钱、狱中等待的友人、风雨飘摇的公司,在老尼看来,皆是施主修行路上的‘助缘’。就像这茶汤,初尝清苦,细品方知回甘。”她望向窗外跃上山巅的朝阳,“世人总执着于‘如果当初’,却不知当下每一步,都在重塑‘如果’。”

茶香氤氲间,明月低头望着茶汤里晃动的光斑,忽觉喉头哽咽:“可儿子......我该如何向他解释?”师太将佛珠轻轻覆在她手背上,温润的触感带着岁月沉淀的力量:“就像教他走路时松开双手——坦诚的伤痕,远比粉饰的圆满更能教会他何为坚韧。”

用佛家的道义去劝解别人,比用俗话劝解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明月仿佛听到自己内心最强的声音,她面对眼前的情景,不再彷徨,也不再犹豫,对师太说道:“谢谢你的开导陪伴,我知道自己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