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太看着明月,她知道,明月终将冲破身上所有的束缚,如天鹅般直冲云霄,她微微一笑:“施主,请跟我来!”
师太带着明月,清水净面,又吃了点东西,又回到禅房,关上门,轻轻移开书架,又在墙上转动一下凸起的小石柱,小石柱平时挂着衣服,明月来了多少次也没发现。随着石柱的转动,一道暗门轻轻打开,师太带着明月走了进去,随手关上了暗门。
暗室中弥漫着陈年檀香与草药的气息,石壁上嵌着琉璃盏,豆大的烛火将摇曳的光影投在满墙的经卷与木匣上。墙角的竹架上晾晒着风干的药材,陶瓮里浸泡的药汁泛着琥珀色微光,一张古朴的榆木案几上,整齐码放着泛黄的手抄医典,最显眼处摆着只描金瓷罐,贴着褪色的“桃胶膏”标签。
明月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历代掌门人修行多年的心得,她们把心得写在纸上,代代相传。
普济师太指尖拂过瓷罐边缘,声音如幽谷清泉:“这是老尼师父传下的桃胶膏秘方,以桃花庵后面的古井水熬制的桃胶为引,辅以三十六味药材,可愈心疾、通气血,是妇科良药。”她揭开罐盖,浓稠的膏体泛着珍珠光泽,药香混着桃花甜腻漫溢开来,“世人皆知桃胶生于桃树伤痕,却不知愈伤愈盛,愈盛愈凝脂,这何尝不是天道慈悲?”
话音未落,师太已将瓷罐轻轻托在掌心,佛珠与瓷罐相撞发出清响:“施主可知为何带你来此处?因为桃花庵每年生产的桃胶膏受人力物力的限制,数量很少,只能赠给有缘之人,不能普救众生,我师傅去世前就叮嘱我,要找有缘之人,把流传几百年的桃胶膏密方献出去,这样才能普救众生,真正的良药,从不在瓷罐里,而在懂得施与受的机缘中。”
见明月仍不明白,师太接着说:“这些年来,由于桃胶膏的功效已为众人所知,很多人用各种方法来求桃胶膏的密方,有的许愿重修大殿,重塑菩萨金身,有的出资几千万来买,我都拒绝了,告诉他们,本来就不存在什么密方,所谓的密方,只存在人的良心里,孩子,你我多年的交往,让我知道你是可以信任的人,当你为钱而烦恼时,我可以帮你,此方何止值千万,但我知道你还有劫难要渡,所以才让你住下,现在好了,所有的劫难都过去了,我也可以放心的把此方交给你,希望你不要辜负我桃花山世代掌门人的心愿。”
明月到这时,才明白普济师太带她来密室的目的。连忙推辞:“师太,您还是另选他人,我萧明月何德何能敢受此重托?我怕做不好,辜负你和前辈们的希望。”
师太动情的说:“孩子,我已经九十多岁了,余下的时日也不多了,你就成全我的心愿吧!你也不必以品德配不上我的重托为借口推辞,你为救曹施主四处奔走,为保公司殚精竭虑,给乡亲提供工作岗位,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布施’?收下这桃胶膏密方,他日若遇有缘人,再将秘方与慈悲一并传下去,并扩大生产,让世人都得到福报,便是对老尼最好的回礼。”暗室烛火忽然骤亮,映得瓷罐上“因果循环”四字朱砂印愈发鲜红。
明月推荐不过,在桃花庵历代掌门人的遗物前磕了头,又朗读了接收密方的前辈遗训,才小心的接过师太手中用油纸包着的密方。
两个人走出密室,明月收拾一下准备下山,师太突然叫住明月,说道:“明月,要熬出和桃花庵一样的桃胶膏,还需要重要的一味药。”
前门村的留守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