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唰唰”,纸张翻动的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不时地响起,王志远翻动着手中的文件。
他的目光落在手中的文件上,仔细阅读着每一行字,不时地皱眉沉思。
文件中的数据显示,现阶段各个方向的盈利都非常出色,这让他感到一丝欣慰。
特别是置地集团,随着经济的回暖,其出租率已经接近 100%,租金也大幅上涨,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然而,王志远的眉头并没有完全舒展。
他注意到,有一个项目的表现并不如预期,那就是苏绣纺织。
王志远查看了详细的清单后,对情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原来,苏绣纺织除了给关之琳的艾琳服饰供货之外,最大的收益来源是销往欧美的低端服饰。
尽管这些产品的销量逐年上升,但由于纺织业本身就是一个利润微薄的行业,所以苏绣纺织的盈利增速逐渐放缓。
文件中详细列到了香江的人工成本问题。
近年来,香江的人工费用不断上涨,去年的人均工资已经达到了每月 6000 港元,是他刚来香江时的 3 倍。
这无疑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尤其是像苏绣纺织这样利润微薄的行业,无疑加大了不少负担。
苏绣纺织的厂长李永,这位跟随王志远近十年的老人,在文件中提出了一个颇具前瞻性的建议:将苏绣纺织的部分产能转移到内地或者东南亚地区。
他认为这样做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还能获得更为丰厚的利润。
王志远看完李永的建议后,若有所思地放下手中的文件。
他随即从办公桌的抽屉里翻出林永康提交上来的各行业的完整数据,然后仔细地查找纺织业相关的信息。
王志远发现,香江的纺织业曾经经历过一段极其繁荣的时期。
其中,最为辉煌的时刻当属1967年,当时香江的纺织制衣厂数量高达1.1万家,雇佣的工人更是多达四十三万人。
可以说,每十个打工者中,就有四个是从事纺织业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逐渐暴露出其脆弱性。
由于它过于依赖人力,所以很容易被其他地区所替代。
特别是在香江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成本不断攀升,这使得原本利润微薄的纺织业雪上加霜。
到了八十年代,许多原有的纺织厂纷纷选择将生产基地迁移到内地或者东南亚地区,以寻求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就连苏绣纺织厂附近的南丰集团的棉纱厂,也在去年将大部分产能转移到了内地,如今只剩下几个车间还在勉强维持运营。
所以李永也提出了迁移一部分产能到内地,香江留下一部分。
纺织厂的员工,愿意随工厂去内地的提高工资,增加假期,不愿意去的公司会给足额的补偿费。
王志远无奈的叹了口气,也同意了李永的建议,不过是将60%的产能迁移到内地,香江留下40%。
随后,王志远继续翻阅着文件,目光停留在了李晓然特别标注的一个文件上。
这个文件的标题是“香江黄金大劫案”,他不禁皱起了眉头,这份文件详细记录了今年6月发生在观塘物华街的一起惊天大劫案。
据报道,这起劫案的领头悍匪名叫叶继欢,他以其凶狠和狡诈而闻名。
王志远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知道叶继欢是香江劫案一个传奇人物,犯下了多起重大案件。
看到这份文件,王志远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他意识到,这几年可能是香江最为动荡不安的时期,各种犯罪活动频繁发生。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他早已做了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