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东察哈台的实力,他还是知道的,太始三年的朝会阅兵上,方世玉向东察哈台展现了大明中央军的实力。
无论是火枪力量,还是大炮的力量,对于察哈台的使臣而言,都是震撼的,当然,这其中来朝会的,自然不止察哈台一国。
而这场阅兵,也是秀肌肉的一环,蓝玉从海上,带回来了三十余国的使臣,入朝进贡。方世玉自然要展现一下大明的实力。
而当时,朝鲜也在朝贡之列。
杨寓道:“那微臣回绝了察哈台!”
没有丝毫犹豫,粮食本就是战略物资,大明现在的粮食充沛,倒是可以用粮食来控制一下周边的部落。
他们用马匹,物资,来获得大明宝钞,拥有一定的宝钞储备,就可以在大明境内购买朝廷的禁品。
粮食是周边番邦能买到最好,最有价值的东西了。
至于说其他的,茶叶并非是不允许出口,相反,茶叶,丝绸,向来是出口的大宗货物。只是这种出口权力,被牢牢控制在朝廷手里。
不允许任何官员,商贾,染指其中。
“回绝的时候,问问东察哈台,朝廷登记造册的,只有三十万户,所以他们每年的米粮采购,最高只能有三十万的额度。”
“尽可能摸清楚东察哈台到底有多少户,有多少男丁,分部在什么地方。”
方世玉又不是做慈善的,东察哈台,漠北蒙古,方世玉是一定要拿到手的,并且牢牢控制在大明的手里。
而在动手之前,尽可能摸清楚对方的底蕴和实力,避免盲目,这对于大明朝的军事动作,也会有非常的效果。
杨寓道:“殿下,那要不要再加一条?”
“微臣倒是建议,若是想要统治西域,首先要做的,还是文化迥异的问题,只要文化同出一源,那这一切,都算不得什么大事。”
“甚至还会成为朝廷控制东察哈台的得力助手!”
闻言,方世玉询问道:“直说吧,什么馊主意!”
“很简单啊,文化同化,在东察哈台建立私塾,社学,府学,以教导他们孔孟之道为准绳。教导他们忠君爱国。”
“教导他们,西域自汉以来,便是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现在是在分裂国家!”
“从根源上,瓦解朝廷对东察哈台控制的难处。”
杨寓面色平静,他一个文官,说出这么恐怖的话,文化同化,从根源上,彻底解决东察哈台分裂国家的可能。
强制教育整个东察哈台,灌输他们自古以来就是华夏的土地,让他们回归?
方世玉摇了摇头道:“吃力不讨好,等过两年天气好点,直接出兵拿下来不是更省事。”
杨寓的办法虽然可行,但前置条件太苛刻了。
东察哈台又不是傻子,怎么会允许大明的儒生过去授业解惑,灌输他们忠君爱国,东察哈台本是大明领土的事情。
怕不是到时候要去的儒生都要被砍死了。
杨寓道:“殿下,事情虽然有点吃力不讨好,但我军对西域的了解并不多,而且西域哪里多是荒漠地带,大军行进,极为困难。”
“而且,微臣有办法,让东察哈台的人,答应朝廷派遣儒生前往东察哈台建立学府,教导他们的子民!”
杨寓笃定的目光,信誓旦旦的说道。
......
泰安府,驿站。
杨寓手里拿着国书,一步步走进了国宾馆的一间院子,跟在杨寓身后的,有三个刑捕房的捕快充作亲兵。
“首辅大人?”国宾馆的主官见到杨寓,心中急促,连忙躬身道。
“这位就是东察哈台的使者了吧!”杨寓看着跟在国宾馆主官身旁的男子,微微一笑道。
只见那使臣点了点头,一口较为流利的南京官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