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第一位病人(2 / 5)

阳关道记 穿鞋会长 6152 字 2020-09-17

日,贵阳街江宁街上的住户们,无论贫富贵贱,每天都能看到有趣的西洋镜:一个“半人半树”的毛头小子在贵阳街和江宁街上来回奔跑、蹦跳,步态拙劣无比、滑稽之极,时不时就会摔个大马趴或是坐个大屁墩儿,浑身灰渍污迹如泥猴一般。时间一长,江宁街上几个铺子里所有年龄相仿的小孩一得空就跟在这毛孩子后头,跳着叫着笑着,指指点点动手动脚地拿他寻开心;这孩子也不恼,只是继续旁若无人地跑着跳着。过了一段时日,这个半人半树的十岁小孩儿跑得越来越快、越来越稳,整个人奔走如飞,那速度甚至可以和飞驰的骏马一较高下—这孩子也的确曾试图和路上驶过的马车赛跑,竟然还互有胜负!这样一来,江宁街上的孩子们自然是再也跟不上他了,只能看着他在前方一骑绝尘;慢慢地时间久了,顽童们也都觉得无趣,也就不来和这个毛孩子“打闹”了。

不过让贵阳街和江宁街上的大人们都感到奇怪的是:这孩子的衣着虽说不上华丽,但也确确实实是殷实人家的手面,至少家境肯定比江宁街上的破落户们好一些。可是这样一个富裕人家的子弟却无人管教,天天在大街上乱跑也没见哪家的父母过来揪住他的耳朵、训斥一顿,然后再拖回某个宅子里好好收拾一番。

直到后来,有心人终于发现了端倪:这个小孩每天在外面跑跑跳跳之后,总是会回到街口的“兰氏医馆”。好事者跟过去一看,这医馆确确实实像是这孩子的落脚点,也像是他这个层次的人家所拥有的产业—在阳关镇,能冠以“兰氏”二字的产业,即使不是兰家人所开,也必定与兰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这些升斗小民自然是开罪不起的。更何况杏林之家即便不能大富大贵,至少也能让自家子弟衣食优渥,这和小孩的穿着打扮倒也对得上。

可是不久就有人发现:这家医馆里从来没有大人出没,一直是这个毛头小子坐在柜台处,不是看着医书就是在闭目养神。再仔细观察,人们不难发现:这间店里整日间真的只有这个毛孩子在看店!有一日,一个商铺家出去买菜的主妇在回家时看到这个小男孩儿抱着个大木牌从医馆里走出来,上面的“广告语”墨迹未干:“兰氏医馆包治百病,出手不愈分文不取!”

这主妇一时好奇,就上前打探:“这位小哥,烦请问一下,你这兰氏医馆的坐堂大夫是哪位啊?”

小孩儿抬头瞅了她一眼:“我就是啊!”

这主妇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这位小伙计,我问的是坐堂大夫,不是问掌事的是谁!敢问你们这里坐堂大夫贵姓?师从哪家杏林高手?”

“这位阿姨,您没听错,我确实是这儿的大夫,我姓陈,就在这里坐堂。小子拙劣,不曾师从哪位医师,全靠自己自学成才。”

我们的穿越者还是留了个心眼儿的—自己可不能这么早就把便宜师父给卖了!而且他也有所耳闻:岚风云这护国公在整个大令朝是家喻户晓的大宗师,图腾一般的存在,你要是走到大街上说“我是风云大师的徒弟”,路人都少不得要把你当作精神病!

不过,在兰望与主妇的这番对话之后,兰氏医馆有个十岁的、半人半树的坐堂大夫的消息就不胫而走。在小门小户聚集、家庭主妇扎堆儿的江宁街和邻近的街区,各种传言如野火一般蔓延开来。还没过些时日,兰望的医馆门前就热闹起来。

不过让兰望头疼的是这些人来这里不是来看病的,而是来看热闹图个新鲜的!各路游手好闲的懒汉、饶舌多嘴的老妇、满心好奇的稚童,甚至还有单纯就是好奇的良家子弟和横行街面的地痞流氓,全都或三两结伴或成群结队地来到路口的兰氏医馆,探头探脑地向里面张望,一时间小小的医馆门前门庭若市。兰望不胜其扰,要众人不看病就散去,可是这反倒刺激了吃瓜群众的好奇心。胆大一些的开始未经允许就擅自进店,这里看看那里摸摸,兰大少爷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