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二百三十八章 给考察组众人一点点小小的震撼(1 / 2)

军工科技 止天戈 2177 字 2天前

在15号靶位,一名测试员正在操作无人机。这架翼展不足一米的小家伙通体灰色,机腹下挂着两枚微型导弹。“‘蜂鸟-3’察打一体无人机,单兵可携行,拆解开能放进两个背包。”高野示意测试员起飞,无人机像片枯叶般掠过头顶,几乎听不到螺旋桨的噪音。

屏幕上立刻跳出一组数据:飞行噪音62分贝,低于常规直升机的110分贝。当无人机悬停在300米外的模拟装甲目标上空时,高野突然说:“现在切断遥控信号。”

测试员按下按钮,无人机的指示灯瞬间从绿色变成黄色。考察团的众人都屏住呼吸,只见那架小小的机器没有失控坠落,反而自主调整姿态,绕着目标做了个盘旋。“它在干什么?”汪良工扶了扶眼镜。

“在切换控制节点,”高野调出通信链路图,原本指向指挥中心的红线,正快速切换到附近的三个中继塔,“我们用了分布式组网技术,就像草原上的狼,头狼失联了,立刻有新的首领接管。刚才的切换过程用了0.7秒,这期间武器系统处于安全锁闭状态,防止误击。”

随着一声轻微的“咻”声,无人机发射的微型导弹准确命中靶标,靶心的压力传感器瞬间传来数据:冲击力230千牛,破甲深度120毫米,刚好能击穿轻型装甲车的侧装甲。周院士指着屏幕上的爆炸波形图:“这弹头用了定向聚能技术?”

“是借鉴了我们油田勘探的聚能射孔弹原理,”吴浩接过话头,“把炸药的能量集中在一个方向,威力提升40%,重量却减轻了25%。战士们背的弹药基数,从6枚提到了8枚。”

张副总忽然指着远处一个移动靶标:“让它打个运动目标试试。”

高野对测试员点了点头,300米外的铁轨上,一个模拟装甲运兵车的靶标开始以每秒15米的速度移动。无人机的光电探头立刻锁定目标,屏幕上的瞄准框死死咬住靶标的履带部位。三秒后,第二枚导弹发射,命中点与瞄准点的偏差不到30厘米。

“这是‘预测性跟踪’算法,”高野调出导弹飞行轨迹,在靶标前方有一段虚线,“不是追着打,是算着打。就像打羽毛球,专业选手不会追球跑,而是提前站到落点位置。这套算法能预测目标未来2秒的运动轨迹,在复杂地形下的命中率比传统方式提高67%。”

王总忽然问:“抗干扰能力怎么样?如果对方用电磁干扰,这无人机不就成了摆设?”

“我们做过强电磁环境测试,”高野调出一份报告,上面记录着在电磁炮试验场的测试数据,“在1000伏/米的电磁环境下,无人机的通信丢包率会上升到8%,但导航系统会自动切换到惯性导航+地形匹配模式,精度误差能控制在5米内。上个月在内蒙古的演习,它在强干扰下还准确摧毁了三个移动目标。”

考察团来到最内侧的综合测试区时,周院士被地面上那些奇怪的白色标线吸引了。这些标线组成一个个复杂的几何图形,像某种现代艺术作品。“这是‘电子沙盘’的定位基准,”高野解释道,“配合卫星和地面基站,能实时生成厘米级精度的三维战场模型。等会儿演示单兵导弹时,各位能在屏幕上看到弹头的飞行轨迹和目标的毁伤过程。”

说话间,一名测试员扛着一具单兵防空导弹发射器站到发射位上。这具导弹发射器比传统的“红缨-6”更纤细,筒身上嵌着块触摸屏。“‘锋刃-1’便携式防空导弹,主要对付低空低速目标,比如直升机和巡航导弹。”高野按下启动按钮,发射器的尾部立刻弹出几个传感器,“它能和我们的预警无人机组网,实现‘发射后锁定’——战士只需要大致对准目标,导弹飞出去后会自己找目标,这在复杂地形下太重要了。”

随着一声轰鸣,导弹拖着橘红色的尾焰升空,在蓝天上划出一道弧线,准确命中了两公里外的靶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