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二百四十章 未来战争,可能是‘人的智慧+机器的执行力’(1 / 2)

军工科技 止天戈 2139 字 6天前

“这些微型无人机的重量只有大概300克左右,但是它们续航却能够维持到15分钟,”吴浩介绍道:“并且其性能强大,能执行侦察、干扰甚至自杀式攻击任务。

一个标准发射箱能装24架,单兵就能携带。”

当蓝方的虚拟防御被突破时,屏幕上弹出了本次协同作战的评估报告:任务完成度91%,资源损耗率12%,比纯人工指挥模式效率提升65%。

王总皱着眉头,然后冲着吴浩他们问道:“如果数据链被干扰,这些无人装备会不会变成一堆废铁?”

“所以我们做了最坏的打算,”高野调出抗干扰测试录像,然后这才继续说道:“当通信中断时,装备会自动切换到‘狼群模式’——各自为战但保持默契。比如无人战车会掩护受损的同伴撤退,无人机则继续执行预设侦察任务。”

在演示区的另一侧,几名科研人员正在测试一款人形机器人。它正用机械臂拆卸步枪,动作虽然略显笨拙,但每一步都精准到位。

“这是‘工匠-2’后勤机器人,”高野继续说道:“能在-20℃到50℃环境下完成武器分解、保养、弹药装填等任务,主要用于核生化污染区域的后勤保障。”

当机器人完成步枪保养,将零件重新组装好时,屏幕上显示出耗时:8分45秒,比熟练军械员慢3分钟,但全程操作误差不超过0.5毫米。

“它的手指有16个自由度,能感知50克力的压力,”吴浩冲着职工人补充道:“去年在核电站检修任务中,成功更换了三个被污染的阀门,避免了人员暴露风险。”

考察团在无人装备试验中心待了整整两个小时,从无人运输车的自动装卸演示,到水下机器人的排爆作业,每一项展示都让众人频频点头。当他们准备离开时,周院士忽然指着角落里一个被白布覆盖的设备说道:“那是什么?”

高野笑了笑,示意揭开白布——里面是一台外形奇特的机械,底座上有六个万向轮,顶部却装着一个类似天文望远镜的装置。

“这是‘天眼-3’激光防御系统,”他边指着这款装备边冲着众人解释道:“能拦截低空飞行的无人机、迫击炮弹等小型目标,有效射程3公里。”

随着高野的指令,一架靶机从远处飞来。“天眼-3”的瞄准镜迅速锁定目标,一道肉眼几乎不可见的激光束射向靶机。三秒后,靶机的机翼突然起火,失控坠向地面。

“它的反应时间0.8秒,”吴浩补充道:“去年在某机场的反无人机测试中,成功拦截了12架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包括3架低空突防的微型靶机。”

张副总望着燃烧的靶机残骸,忽然感慨道:“以前总说‘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现在看来,未来的战争,可能是‘人的智慧+机器的执行力’。”

周院士点头附和说道:“这些无人装备,本质上是人的感官和肢体的延伸。你们做得好的地方,是没有盲目追求‘无人化’,而是强调‘人机协同’——这才是正确的方向。”

当摆渡车再次启动时,夕阳已经开始西沉,给戈壁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考察团的成员们大多沉默着,似乎在消化今天的见闻。汪良工忽然开口说道:“吴总,你们搞了这么多先进装备,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什么?”

吴浩想了想,指着窗外正在归巢的无人机群说道:“是‘体系’。单一装备再先进,也敌不过一个高效协同的体系。就像这些无人机,单独一架威力有限,但组成编队,就能执行侦察、干扰、攻击等多种任务。我们的优势,就是能把不同的技术、不同的装备,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张副总忽然笑了说道:“你这话,让我想起了几十年前的‘人民战争’思想——全民皆兵,协同作战。只不过现在,兵变成了机器,协同靠的是数据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