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零三十七章 技术的终极意义是让战斗意志永不熄灭(1 / 2)

军工科技 止天戈 2209 字 1个月前

修改版

话音刚落,会场内瞬间炸开了锅。

白发专家摘下眼镜反复擦拭,镜片后的眼睛瞪得滚圆。

海军代表攥着笔记本的指节发白,笔尖在纸面划出凌乱的线条。

李宏死死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曲线,喉结不住滚动,喃喃自语“不可能这怎么可能“。

角落里军工企业的工程师们更是在台下争论声此起彼伏。

连素来沉稳的空军领导都忍不住前倾身体,手指无意识地叩击桌面,神色显得有些急躁。

整个会场像煮沸的开水,惊叹、质疑、讨论的声浪几乎掀翻天花板。

吴浩看着台下微微骚动的人群,知道这些颠覆性的技术仍让众人难以完全消化。

他轻点平板,画面再次切换,数十台闪烁着蓝光的干扰设备将一辆坦克模型笼罩其中,然后说道:“为了模拟实战中的极限情况,我们在实验室搭建了全频段电磁干扰环境,功率相当于实战中电子战部队的三倍输出。”

随着干扰设备启动,大屏幕上的坦克模型开始剧烈震颤,仪表盘上的指示灯疯狂闪烁。

但令人惊叹的是,它依然稳健地完成爬坡、越壕沟等复杂动作。

“这得益于分布式计算架构,”

吴浩用激光笔指向坦克底盘上那些银色节点,介绍道:“我们把核心系统拆分成28个独立模块,就像人体的器官各司其职。

即便某个模块被电磁脉冲直接摧毁!”

他话音未落,画面中一个节点突然迸发出电火花。

“剩余模块也会在17毫秒内自动组网,确保关键功能不中断。”

会场后排传来倒吸冷气的声音,陆军方面的一位专家举起话筒说道:“吴总,这种自主组网会不会出现系统误判?

毕竟战场情况瞬息万变,AI一旦决策失误.”

他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担忧。

“这正是我们研发的重中之重。”

吴浩调出AI决策逻辑的可视化图谱,无数线条交织成动态的神经网络,说:“系统采用了‘人机共商’机制。

当AI判断威胁等级超过80%时,会在0.3秒内生成三个行动方案,同时向操作员的神经接口推送风险评估报告。

只有在接收到明确的‘意念确认’后,才会执行指令。”

他播放了一段模拟无人机蜂群攻击的视频。

画面中,坦克周围突然出现密密麻麻的红点,警报声骤响。

AI迅速释放烟雾弹,并向友军发送协同防空请求,同时在操作员视野内投射出三个战术选项:“立即反击”“机动规避”“呼叫空中支援”。

佩戴神经接驳头盔的操作员微微颔首,选择了“立即反击”,坦克随即调转炮口,精准击落逼近的无人机。

“更重要的是,AI具备持续学习能力。”

吴浩展示了一组数据对比,讲道:“在连续30天的模拟对抗中,系统的自主决策准确率从82%提升到96%。

它会记住每一次成功与失误,就像经验丰富的老兵不断积累战场直觉。”

这时,前排白发苍苍的装甲兵老旅长颤巍巍地站起来,浑浊的眼睛里闪着泪光感慨道:“我当年带的装甲连,在电磁干扰中失去联系,导致七辆坦克误入雷区.”

他哽咽着说不下去,会场陷入沉重的寂静。

吴浩的声音也变得低沉说道:“我们开发这套系统,不仅是为了提升战斗力,更是为了守护每一位战士的生命。”

他切换到最后一个画面,屏幕上显示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退伍坦克兵,正戴着神经接驳设备操控虚拟坦克。

“这位老兵在训练事故中失去双腿,但通过我们的系统,他依然能在虚拟战场上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