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已经到了京城一月有余。 婚事的事项一概已经准备好了,谢令和空闲了下来。 这些日子。 李凌泽来拜访了几次。 并且,时不时约她出去游玩。 张维和谢伯渊同在翰林院任职,有了她救人的纽带,两人很快熟络起来成为了朋友。 三五不时,张维便会来家中找谢伯渊,每次都会给她带上徐翠娘做的礼物:一方手帕、一道羹汤、一盘精致的小点心……谢令和和他的关系也渐渐亲近起来,由陌生人到了普通朋友。 只有一点让她烦恼。 李凌泽和张维第一次见面就看对方不顺眼,张维还好,李凌泽之后每次和她见面,都会说张维的坏话,谢令和屡次纠正无用,只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了。 …… 六月二十六日。 南直隶三年两次的府试开始了。 值得一提。 府试是由每个府城全权负责,朝廷规定在六月,具体日期可以由知府自行决定,因此,每个省府的考试时间可能是不一样的。 苏州府,便是设在六月二十六这日。 回到正题。 早上,谢令和是被系统喊醒的:“宿主,谢仲济和谢季浚正在排队入场了。” 谢令和动了动眉心,睁眼开一边揉眼睛一边回答:“知道了。” 有谢伯渊的经历,她也算是经验丰富。 但是,她依然像对谢伯渊那样全程关注,毕竟,这两人可都是在替自己挣钱呢。 好啦! 也有一天天关心他们的原因。 种地卖粮食都是辛苦活儿,挣不了多少银子。 正儿八经发财还得靠科举。 要不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呢。 谢伯渊\/谢仲济\/谢叔泽\/谢季浚:合着我们科举,你发财是吧? 谢令和:怎么不算呢? 连接副系统。 依然是熟悉的贡院,依然是熟悉的热闹,依然是老中青少四类考生,只有模样不一样了。 这让谢令和想起一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岂不正合此景。 也不知去年多少考生如愿以偿。 “……” 随着两人进了贡院,考试开始,下发考题,她按个浏览了一下,觉得没什么特别偏特别难的题目,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谢令和自言自语地感叹:“老二肯定是能考上的,就是看名次高低;老三的话,希望他延续上两次的好运,压线通过也好啊~” 这时,她也没想到自己这话成了箴言。 考完五日后。 七月初,一个夜晚,系统声音陡然出现:“恭喜宿主达成院试成绩x2,奖励白银两百两银子。” 谢令和赶忙放下手中的天龙八部,眨巴眼睛:“两百两银子?目标完成x2,那就是老二和老三都考上了。” “太好了!” “真的太好了!” 高兴过后,她有些不甘:“不过居然都没拿到院首,太可惜了,要是季浚在应该有可能……” 说着。 她摇了摇脑袋:“打住打住!能考过院试已经很厉害了,是正儿八经的功名在身的读书人了。” 后来有个说法:秀才相当于985、211硕士,举人相当于清华、北大博士;进士相当于院士。 在大祁,若是家里有家世的秀才,可以谋划县城的主簿、文书啥的,要是运气好碰到一个高升的领导,一人得道就鸡犬升天了。 又过了两日。 院试成绩出来了。 当天。 谢仲济和谢叔泽兄弟二人天不亮就起来去贡院门口抢位置,最后,还真的抢到了前排。 一放榜。 大家蜂拥而上。 谢叔泽使劲儿伸长脖子,很幸
第201章 莫非谢叔泽真的得天独厚?(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