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一分地是她精心呵护的,只要在家,每日都要去查看,随时发现不对劲的地方改善。
日后。
种植面积大了,她是不可能自己照看的。
“七十斤,也不算多,不能用湿润育秧,只能用抛秧育苗。”
湿润育秧,就是直接把稻谷种下去,一亩地需要八斤左右的种子,她这七十斤,只能种十亩地不到;抛秧育苗,是先选出良种,发出幼苗,再移栽到稻田里,这样一亩地只需要两斤左右的稻种,七十斤可以种三十五亩地。
谢令芬和谢令爱听到她的话,不可置信:“大姐,七十斤还少?”
“你这一亩地,能当其他人的三亩地收成了。”
闻言。
谢令和知道她们误会了。
不过,也没多解释,笑着道:“中午尝尝咱们自己收的米。”
谢令爱拍掌:“好。”
谢令芬:“我去拿杵来。”
镇上有专门碾米的工坊,一百斤只要一文钱,大家一般都是去镇上碾,也有少数舍不得钱的,会在家自己手工舂。
说到这里。
不得不提到打米的两种方式:舂和碾。
舂米只适合少量加工,作坊里都是碾米。
谢令和这些米用来做粮种的,自然不会舂掉。
她舀了五斤左右出来。
中午姐妹三人吃一顿,晚上等谢仲济三人回来,一起再吃一顿,就差不多了。
说实在话,她很好奇新米的味道。
很多时候,产量增加带来的是味道变差,虽然在古代,有得吃就不错了,但她还是想尽量兼顾味道。
……
忙活一上午。
未时四刻钟(下午二点)。
她们才吃上饭。
新鲜大米是微黄色的。
刚才在蒸的时候,大米的清香味已经很浓郁了。
谢令爱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好香啊~”
谢令芬点头:“感觉比平时吃的香。”
谢令和并不觉得,她哭笑不得:“我咋没闻到,是你们心理作用吧?”
谢令爱严肃道:“没有,真的很香!”
谢令芬:“也许是因为这是今天才收的新米。”
谢令和:“也许。”
“快吃。”
说着,她刨了一口饭。
“嗯?!”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好吃的唉,清香中带着一股甘甜,不用吃菜都能直接干掉一碗饭。
“这个米好好吃!”
“大姐,你咋种的?太厉害了。”
谢令和也很不解,想了许久,只能归结于,古代的土质和水质好。
随即。
她兴奋了起来。
暗道:“这味道是个优势呀,等明年收获,拿去店里面,可以当成镇店之宝,带动其他粮食的销量~”
对此。
谢令和毫不怀疑。
晚上。
谢仲济三人吃着饭,也纷纷惊奇。
“大姐,今年这米怎么比往常的好吃?”
“对啊,还有一股回甜。”
“而且好香~”
谢令和一开始没有和他们说是新米,现在听到他们和中午谢令爱两人一样的夸奖,心里彻底放心了。
没错。
这米味道就是好。
心情极好,她回答:“因为这米是新米,就是我种在菜园子那边的。”
三人恍然。
“原来是这个。”
“已经收了?”
“大姐,你咋种的?怎么和我们种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