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退向巴拉诺维奇(2 / 3)

列。

历史中会被大量甩在身后的苏军“散兵游勇”搞的不胜其烦的德军,这波见识到了更加无法防御的袭扰战术。

无法被阻挡的不知名俄国坦克,会从他们始料未及的地方冲出来,用威力离谱的火炮,击毁所有没有来得及隐藏自己的移动物体。

而负责行军安全的侧翼掩护摩托化部队往往只能慢半拍赶到,并在有些时候还会被突然冒出来的“英国佬”暴揍。

当然仅仅依靠一辆装甲车无论其出击频率多么频繁,袭击路线多么精密,在其需要避免陷入包围并被德国佬隔离出行军路线的情况下。

对德军包抄部队的影响,也不会大到超过薯条君一行数倍。

显然不足以完全阻止,在同样认识到胜败在此一举的古德里安严令下,几乎不顾一切执行包抄命令的第46装甲军。

那是什么让该军最终未能及时关上包围圈的大门呢?

答案便是几乎亲眼见证了一台明显不属于苏联人制造水平的装甲车虚空出现之后,魔怔程度加三的德军特殊机构了。

这些紧追在原本充其量算是一根针,最多只能将德军扎成半身不遂的“凯恩”小队之后的魔怔人部队,成功将“凯恩”小队对德军快速行军的干扰放大了数倍。

继续阅读

一些可以快速恢复通行的地方,往往被他们疯狂的试图追上并夺取这辆“圣器”的行动搞的一团糟。

而这种出现了数次的“内讧”,让古德里安除了连续质问接替上一个让古德里安窝火的雅各,来到其指挥部的圣殿骑士团骑士指挥官腓力外毫无办法。

自布列斯特要塞就未能实质达成谅解关系的双方,在又添波折的情况下,已经到了不得不搁置一切战场问题,专门来处理的地步了。

而苏军也因此获得了足够的窗口时间,完成薯条旅进入西方面军战区后就定下的将边境苏军部队尽量撤到巴拉诺维奇并建立一道新防线的战略构想。

(一些解释:

1、名为机械化第17军实际是尚未完成改制的步兵军的增援部队

机械化第17军在战前仅仅拥有36辆训练坦克,是正经的尚未组建完成的机械化军。

2、近70公里长

指从涅曼河到南边暂编第1师驻守位置的夏拉河长度。

而这种长度即使让1943年的苏军来防守,也是需要一个集团军(防御宽度40-70公里)来做的,远远不是此时加起来勉强算一个步兵军(4个师,而一个集团军通常有12个师)的斯洛尼姆防线苏军可以完成的任务。

而且1943年的苏军在这样的防线上通常会有30-40公里的纵深,这对于当前在斯洛尼姆正面防守20公里左右宽度防线都有些捉襟见肘的苏军来说更是无法完成的。

3、彻底导向历史的惯性轨迹

历史中,由于被巴甫洛夫紧急调动到巴拉诺维奇掘壕固守的机械化第17军实力严重不足,德军很轻易的就用装甲部队完成了对此处的突破。

而这处明斯克西南屏障的陷落,则直接意味着西方面军的总崩溃进入倒计时。

当然历史在这里留下的巨大惯性,不仅在于战争初期,更在于整个卫国战争中。

因为,巴拉诺维奇,是德军中央集团军冲进白俄罗斯,乃至冲向莫斯科道路上,第一个在苏军建立了防线的情况下——与位于立陶宛境内几乎没有防守的维尔纽斯(6月24日陷落)相比,由德军装甲部队单独以极为轻松的方式攻破的城市。

再加上后续发生了类似剧情的明斯克和奥廖尔,这些都让德国人产生了一种错觉,即莫斯科和后来的斯大林格勒这样位于苏联更深纵深,规模也更大的城市也可以运用大胆的装甲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