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事先叮嘱,王诜的狠辣无情(2 / 3)

情景,最终的结果也是刘继业失败。在一次和北汉的战斗中,刘继业仍然在最后一刻,最后刘继元亲自告知了战败需要投降,刘继业才停止了抵抗。之后宋太宗也是非常的欣赏杨业,并且赋予了他左领军大将军,郑州防御使的官职。北韩灭亡,刘继业归降了宋朝,有改回了原来的姓名,杨业。之后杨业有建立了很多的功勋,官位也慢慢的提高,辽军也是非常忌惮他的威名,只要看到杨业的帅旗,立马就逃走了。守卫边境的主将也非常害怕杨业,就上了奏折污蔑杨业,宋太宗直接把奏折给了杨业,可以见得宋太宗对杨业是多么的信任啊

雍熙三年三路大军奉宋太宗的命令出兵讨伐辽国,杨业担任的是西路军的福建,潘美是主将,刚开始的时候非常的顺利,西路军进展非常的顺利,成功的夺取了辽国四川的城池,但是他没想到主力军却出了问题,没有办法在按照计划进行下去,宋太宗让所有的兵马都回去,连同收复城池的百姓带回。辽萧太后也带领十万军马夺回了寰州。在迁移百姓的途中,刘继业害怕百姓受苦,所以他表示不和辽军有正面冲突,但是监军王诜却认为杨业是贪生怕死不肯应战。

杨业争辩不过,只好出去应战,他约定如果战败就希望潘美组织兵马去支援,对于这一仗杨业也是没有任何的把握,所以一直拖着,他两个都以为打了胜仗,但是发现情势变得不是很乐观,因此都逃走了,杨业一边战一边退,到了谷口也没有等到援兵,于是和将士一起死守谷口,到最后全部都牺牲了,但是杨业被俘虏,他宁愿不屈服辽军,最后绝食而亡。杨业的牺牲给朝廷带来很大的震惊,而且非常的气愤,宋太宗卸了潘美和王诜的官职,把他们全部开除了军籍。

杨家将忠心耿耿,有史以来被世人称赞,历史中的杨家将又怎样呢?

之后杨家将的故事在南宋期间民间的流传非常的大,而且在南宋的遗民还写出了一本书《烬余录》,书中记载的杨家将的故事也是有了新的演绎,还有的以杂剧的方式出现,出现了更多和评书等方式在民间广泛的流传着杨家将对抗敌人的故事。明朝中后期,杨家将的故事给人们带来了激励和启发,有了更多的演绎,但是以杨家将的故事为原型,编出了戏曲。杨家将忠心耿耿,有史以来被世人称赞,历史中的杨家将又怎样呢?历史中把杨家将说得非常夸大,到了现在杨家将更是忠肝义胆,满门忠烈。所以在历史上的杨家将的实力被远远地夸大了,他们没有电视剧中的那么厉害。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太宗任命潘美为南院使。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加封潘美为开府仪同三司。

宋太宗决心完成统一北方的事业,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亲自率领四路大军围攻北汉都城太原,并任命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判太原行府事。辽兵又来援助,宋太宗派兵截断了援兵的要道,把太原城包围起来。太原城里无粮草,外无救兵,北汉国主刘继元只得投降,北汉自此灭亡。刘继元手下有一名老将叫杨业,也归附了宋朝。宋太宗早就听说杨业武艺高强,英勇善战,就让杨业做了大将。由于辽军不断侵扰宋朝边境,宋太宗又派杨业为代州刺史,扼守雁门关。

宋太宗灭了北汉,想乘胜攻打辽国,统一北方。在征伐范阳时,任命潘美为知幽州行府事。宋军攻势凌厉,几个州的辽朝守将纷纷投降,宋军一直打到幽州(今北京)。后来,辽朝派大将耶律休哥救援,双方在高粱河(今北京城西)打了一仗,结果宋军大败,宋太宗乘了一辆驴车才逃回东京。在宋军撤退的时候,宋太宗又让潘美兼任三交都部署,并在那里屯兵,以防御辽国的进攻。

三交西北三百里有个地方叫固军,地势险要,是北边的咽喉。潘美率兵偷袭,占领了这个地方。他积蓄粮草,严阵以待,辽国一直不敢轻举妄动,北方边境暂时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