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见面未到时,李继迁历史赞同(2 / 4)

避夏州地斤泽,在哪里,李继迁公开叫板北宋了。

《宋史外国列传夏国》继捧之入也,弟继迁出奔,及是,数来为边患。

李继迁初到地斤泽,很快就联合当地党项豪族,也就是通过联姻的办法,毕竟自己在血统法理上具备正统性,其也是有一定号召力的,所以他组建了初期势力,开始了侵扰北宋河西州郡的军事行动,这一点是宋太宗意外的,其实对于当时的北宋来说,他还是需要在西北有一个稳定的环境的,因为当时北宋的军事重心在北方,主要还是和辽国死磕,希望夺回燕云十六州,巩固北方防线,河西之地稳定,一来可以减少军事威胁,二来可以保证战马来源,可能是宋太宗在对待李继捧主动献降的问题上有些失策吧,步伐太快,也是直接刺激了李继迁冒出来。

我之前说,李继迁具备开国之君的资质,因为他在党项族获得了人心,同时政策得当,又能够在多次挫败在重现站起来,成为了“打不死的小强”。

《宋史袁继忠列传》诏与田仁朗率兵定河西诸州,大破西人于葭芦州,迁引进副使,护定州屯兵。

《宋史李继隆列传》李继迁叛,命继隆与田仁朗、王侁率兵击之。四月,出银州北,破悉利诸族,追奔数十里,斩三千余级,俘蕃汉老幼千余,枭代州刺史折罗遇及其弟埋乞首,牛马、铠仗所获尤多。

《宋史·曹光实列传》继捧弟继迁逃入蕃落,为边患,光实乘间掩袭至地斤泽,破其族帐,获继迁母妻及牛羊万计。

《宋史外国列传夏国》继迁复连娶豪族,转迁无常,渐以强大,而西人以李氏世著恩德,往往多归之。

可以说北宋在针对李继迁的多从军事打击中,都足以令其实力大损,但是他就是可以东山再起,尤其是曹光实奇袭了他的根据地地斤泽,李继迁的母亲老婆都被抓了,李继迁几乎就是自己单骑逃脱话说和刘备前期的风格有些像啊,但是在宋军退兵后,李继迁就很快再次收拢旧部,袭扰北宋边境,这说明,不管怎么说,当时的党项族还是支持李继迁的,更是在李继迁地斤泽之战战败后,还有党项豪族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令其从低谷逐渐走向强大,可以说,李继迁的号召力已经无人可比了。而这也或许就是宋太宗一直没有全力灭掉李继迁的原因,这个稍后再说。

在内有号召力,在外李继迁则开始玩起了“暧昧”战术,可以说北宋和辽国都及其希望拉拢李继迁这个第三方势力,所以双方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那就是最起码也要让李继迁保持中立,李继迁很幸运,在两个大国的博弈中,找到了生存之道,也就是给两方都“抛媚眼”。

《宋史外国列传夏国》辽以义成公主嫁继迁,册为夏国王。

及翟守素来,又奉表归款,授银州观察,赐名保吉,子德明管内蕃落使、行军司马。398

和辽国,李继迁表示要联姻,接受辽国的册封,对北宋,战事吃紧就表示想要归顺,宋太宗也是直接给李继迁赐名,叫赵保吉,给他的长子李德明,也就是后来的西夏太宗,封官,李继迁是抓住了一个窗口期,也就是北宋和辽国在没有彻底对他放弃希望前,必定是拉拢大于打压的,趁着这个时机,李继迁也是尽量从两国身上吸血,之后虽然表面上想要联合,但实际上,干着扩张的事情,李继迁的确具备开国君主的睿智,不然难以成事。

李继迁能够利用那20年时间为党项族建立西夏打下基础,其第二个原因就是,宋太宗的策略,还是想要扶持一个听话的党项族。

其实这20年中,虽说后面几年是宋真宗时代,但是主要还是宋太宗制定了针对李继迁的策略,作为想要在功绩上超越自己哥哥的赵光义来说,没什么比开疆拓土,重塑汉唐河山更有力的事情了,而这也就注定宋太宗的主要目光放在了北方,也就是和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