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两天,太远城出现了一件怪事。作为冬储粮的土豆突然价格猛涨,随着而带来的结果是其他的粮食也跟着小涨了一下。听着买菜归来的王珍珍抱怨,徐三放下了手中的报纸,“涨价正常,这不不是要进入冬天了吗?”“可这是粮食啊!这一涨价不知道又有多少人熬不过这个冬天。”王珍珍的带着一点怨气说道,“我要写一篇报道痛斥一下这些奸商。”徐三放下报纸,轻声说道,“不如连载几天小故事吧,我曾经读过几篇文章是写的是华夏古代赈灾的官员的和地方粮商斗法的故事。到时候你写的时候可以作为参考,嗯.....”徐三沉吟了一下,“你可以集合资本论里的一些内容来写。”“资本论吗?那本书我还没读完,很多东西理解不了。”“没事,我也理解的不多,写的时候咱们可以互相交流一下。”“老师,您太客气了,哪有您不懂的东西。”王珍珍说着拎着菜走进了厨房,“今天我下厨。”小日子过的还满是温馨的,涨价的事徐三知道原因。菜菜子制作培养基的效果最好的就是一种山东产的土豆,给水部队为了培养出足够的分量,当然会大量采购。虽然他们采购的数量没多少,但是奸商们可不会这么想,于是就借着机会涨价了。现在王珍珍的文章在太远城的有些分量,知名度不小,虽然恶评大于好评,但是在太远也算一个小小的名人,很多人都是一边骂一边等着看,好在《晚报》对王珍珍保护的很好,不然这臭鸡蛋烂柿子之类的东西估计就扔到她们家里去了。今天的晚饭是中式的,醋溜土豆丝,尖椒豆皮肉,榨菜粉丝味增汤,为了凑数,徐三特意做了一个甜品三不沾。都是较为清淡菜,特别是三不沾,两个女孩子都非常满意。三个人一起围坐在八仙桌,徐三为王珍珍讲述了网文里经常用的控制粮价的手段。在后世算是用烂的桥段,可是听得两个女孩子如痴如醉,对故事里的主角始终提心吊胆。当最终稳重粮价,让百姓们买上平价粮的时候,两个女孩也终于都跟着松了一口气。弥亚子吐出心中浊气,说道,“真是精彩的故事,在华夏的历史上真的会有这么厉害的人吗?”“应该有吧,也许真正的历史比故事里更加惊心动魄。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些奸商逼急了可都什么都做的出来,起码在我讲的故事里没有出现譬如暗杀之类的肮脏手段。”徐三喝掉杯子中的福根后说道。“我已经有草稿了。”王珍珍放下碗筷,带着坏笑说道。“说来听听。”徐三同样笑着看着王珍珍。“你们慢慢说,我来收拾碗筷!”弥亚子同样也笑着说道。“还是我来的吧。”王珍珍起身开始收拾。“不用了,你们聊正事要紧。我真羡慕你,作为女人能有自己的一番事业。”“师娘你也可以啊,等你们柳生家的道场开业,你不也算是有了自己的事业吗?”弥亚子笑了,没做回答,柳生家的道场那是柳生家的,与她关系不大,她是羡慕王珍珍可以自己做主,为自己闯出一番天地。谦让了一番后,王珍珍还是坐了下来,给徐三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大纲。还不错,现在的王珍珍已经很会博眼球了,故事写出来估计又会人骂了,不过这次骂他的应该是那些趁机涨价的粮商了。徐三拿着牙签剔牙,然后说道,“把故事设定改在民国初年,那时候动荡不安,时代背景比较合适。”王珍珍点点头,继续问到,“故事的主角姓蒋,女主姓宋,反派姓孔好了。”徐三的提议让王珍珍陷入了短暂的思考,然后才又又开口,“按您这么起名,那还少了个姓陈的?”“安排个龙套好了。”“老师,您这是有什么用意吗?”王珍珍问到。“我不是说要有代入感吗?借助这些姓氏可以让奸商们更有代入感,而且也容易让他们自己脑补。”蒋宋孔陈是这个时期的四大家族,可以说这些家族基本控制了华夏的命脉。徐三把这些姓氏串联进故事也算是有试探的想法。太远是敌占区,是日统区,比起国统区这么指桑骂槐要安全一些,何况王珍珍那带着日系风格的笔名也会为他提
第八百七十章 粮价(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