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曹氏被灭,则我荆州唇亡齿寒,将直接面对坐拥冀青幽并、兖豫徐扬八州之袁绍,岂不比面对曹操更危险十倍?
所以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主公此时不能再遵从与袁氏之盟约,应转而支持曹操,共同抗袁。
让曹操在官渡继续支撑下去,替主公挡住袁绍南下。
如此我方正好可以休养生息,坐收渔人之利。”
刘表乃是鲁恭王刘余之后,正宗的汉室宗亲,少时知名于世,名列“八俊”之一,是宗室之中少有的名士。
后来荆州刺史王叡为孙坚所杀,董卓上书派他继任,他单马入宜城,与中庐县人蒯良、蒯越及襄阳人蔡瑁等共谋大略。
在豪族蒯氏与蔡氏共同辅佐之下,他逐渐坐稳了荆州之主的位置。
从那时起,他便与北方的袁绍结为同盟,共同对抗袁术与公孙瓒。
经过这么多年互通有无,双方互相信任,盟约已经牢不可破。
所以袁绍率军南下,让刘表起兵配合,刘表怎么都推辞不过去,于是帮袁绍策反了豫州以南,除阳安县之外的所有郡县。
并且委托蔡瑁用粮草军械雇佣汝南乱军拿下阳安县,斩杀李通。
可是过了这么久,李通的人头居然还没有送来,刘表不免气愤不已,有种当了冤大头的感觉。
此时没想到,蒯良又抛出了“挺曹抗袁”的言论,不免让人有些匪夷所思。
虽然,这论断似乎也有几分道理。
“子柔先生之言差矣,”这时候,屯住新野的刘备在旁边插言道:“曹袁双方看似都有雄霸下之志,但实则完全不同。
袁公手下辛评、郭图、荀谌乃是颍川人,逢纪、许攸是南阳人,沮授、田丰、审配都是河北人,这些人各自代表一派利益,关系不甚融洽,互相掣肘。
故而到时即使袁公占有河南之,对兄长的荆州也构不成威胁。
而曹操则不然,其手下谋臣以颍川名士为主,他们齐心协力,并无争斗,且个个志向远大,那才是对荆州真正的威胁。”
这一番话,说的刘表以及众人连连点头。
说到底,袁绍手下太杂,派系林立,而袁绍又不是个特别有主见的人,所以势力虽大,却不容成事。
而曹操手下比较纯粹,文武各自只有一个派系,没有什么内耗可言,曹操又完全控制的住,所以曹氏比袁氏威胁更大。
这也就是刘备一如既往反曹的主要原因。
其实此时刘备也很迷茫,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可是像他这样胸怀大志的人,即使选择去投袁,也不会去投曹。
若投袁绍,将来还有可能混到一人之下的位置。
可是若投曹操,文自然要排在郭嘉荀彧荀攸程昱等一干谋士之后,武又排在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丁辰等一帮宗亲将领之后,根本没有什么出头之日。
“玄德贤弟说的没错,”刘表冲着刘备微微点头,然后对蒯良道:“子柔切莫要再说出那等话,若万一传到本初耳朵里,岂不与我生嫌隙?”
蒯良沉默不语。
刘表继续道:“既然官渡之战曹氏必败,我等还是尽快斩杀李通,拿下阳安县,以此向本初表明态度。”
这时候蒯越在旁边道:“听闻德珪已暗中离开军营,亲赴平舆督战,想那李通手下不过千八百人,疥癣之疾而已,主公不必忧虑,德珪必能处置的妥妥当当。
主公还是多想想,如今荆南四郡的瘟疫该如何处置吧。”
“德珪亲赴平舆,那老夫便放心了,”刘表欣然的点头。
蔡瑁是他的舅哥,素来精明强干,手中又掌握着荆州数万大军与钱粮军械,让蔡瑁去处置仅有一千人马的阳安县李通,都有些杀鸡用牛刀之嫌,自然不用他过多担心。
真正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