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朱安对沿海地区的看法(2 / 3)

老管家禀告道。

老管家姓张,名振中。五十余岁却有七十余岁的样貌,不过现在精气神状态还不错。

年轻的时候是个秀才,家乡造了灾,便成了难民。

朱安给了口饭吃,张老感恩戴德,毛遂自荐的成了朱安这边的管家。

对于这等懂知识的人才,朱安自然是欢迎的,而且张振中此人,对于八股没什么天赋,但是术算方面,却是极为精通。

自三年前朱安守孝的时候,便独自来这京师买了这五进的院子,等候朱安孝期结束到来,相当于提前布局了。

因无儿无女,张振中心中是将朱安看作自己的东家,也是孙子。算得上朱安的心腹。

洪武三年,朱元璋诏定科举法,便是以八股文的形式,不过朱元璋目前的这种应试形式还不算太严重。

到了成化年间后才逐渐形成比较严格固定的八股文格式。

不过即便现在没那般严厉,很多有其他方面天赋的秀才们,也是被扼杀在了摇篮中。

朱安听到蒋瓛的消息,便直接走出去迎接。

“蒋大人。”朱安抱拳笑着道。

“可当不得朱公子如此称呼,在下只是爷的家将,朱公子是爷的大孙,也是在下的小爷。”

“在下姓蒋,名忠明,朱公子叫我忠明便好。”蒋瓛心中灵机一动,顿时就给自己起了一个蒋忠明的名字。

蒋瓛这个名字肯定是不能说的,在整个京师,谁不知道锦衣卫都指挥使蒋瓛的大名,那真就是不想活了。

陛下如今不想公开身份,蒋瓛自然不能透露出自己的真实姓名。

“忠明,好名字,蒋大哥这番过来,是老爷子有什么交代嘛。”

面对蒋瓛的恭敬,朱安并没有太过高傲,依旧称呼蒋大哥,而后直接问道。

这一声‘蒋大哥’,简直让蒋瓛乐开了花,也不纠缠称呼的问道,而是直接说道:

“老爷子如今和陛下,还有诸位大臣们,正在商讨关于高产作物的事情。”

“陛下得知沿海地区的情况后,便将此事全权交给了老爷子。”

“在下这番过来,便是得了老爷子的嘱咐,让我跟朱公子多多了解一下沿海那边的情况。”

“好将这个差事办得干净利索。”

听到蒋瓛这话,朱安眼睛一亮,没想到陛下办事这般迅速,他还琢磨着沿海的事情,会不会拖到明年去呢。

“张老,烦劳去将沿海势力的那些情报拿来给蒋大哥。”朱安对着张老说道。

张老动作利索,很快就将情报了拿了过来。

蒋瓛接过仔细的看了起来。

片刻,脸上一股怒意闪过,喝道:“好胆,这些人不但不感恩陛下阻其倭寇侵犯,还乔装成倭寇强取豪夺,简直是目无法纪,该杀!”

朱安闻言面色上倒是没有太大的波动。

现在那些个走私商贩,海盗。

在早期的时候,绝大多数都是沿海百姓。

只不过当初定下‘海禁’政策的朱元璋,却是没有考虑到这些沿海百姓的生计。

这些被断了谋生出路的百姓,为了生存,在只懂得出海这么一门技术的情况下,他们只能是铤而走险不得已当了海盗。

这些入海为盗的沿海百姓,为了更好的在海上生存,也就出现了与倭寇合流,里应外合,共同袭击沿海地区的现象。

海禁斩断了海外诸国的贸易往来,这些曾经的老百姓们,在尝到贸易的甜头后,便是一发不可收拾。

走私生意的庞大利润,让他们迅速的膨胀起来,形成一股股宗族势力,盘踞沿海,现在俨然是一方霸主。

朱元璋为沿海卫所戍兵,筑福建沿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