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严家抄斩(4 / 10)

棣自然知道,郑和他是有着很高的军事天赋,见解独到,可纵然心中不舍,也只能徒呼奈何。

面对蓝玉,他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听之任之。

“出征!”蓝玉吩咐一声,三卫兵马迅速向着爪哇的国都冲了去。

朱棣做先锋,冲在最前,蓝玉骑着马,领着辎重部队,慢条斯理的走着,看了眼身旁的郑和道:“你是什么时候进的王府?”

“幼年时,当年国公随傅友德平定云南,同沐英为副将时,内侍就是那个时候,被抓去做了太监,送去王府的。”

郑和直言不讳,丝毫没有隐瞒一丝半点。

“你说,危险来之于海洋,可有凭证?”

蓝玉出声询问着。

只是这个时候,郑和摇了摇头道:“眼下看,天下之广阔,任何海上力量,都不能同天朝争锋。”

“但海洋的财富,难保数百年后,大明还能一直强盛下去,拥有无可匹敌的海上力量!所以内侍浅见,胡言妄语,国公莫要见怪!”

郑和进退有度的言语着。

蓝玉嗤嗤一笑,开口道:“你既是太监,我却是不能养你,但你有如此见识,等此行返归,我保举你进宫面圣,至于能不能让天雷王殿下委以重任,就看你的能力和造化了!不过依之前天雷王殿下对你的器重,让你跟着朱老四,着实是屈才了。”

......

新明史记

洪武二十八年,梁国公蓝玉乘大船出海,经南瞻部洲,过爪哇,沿途补给,通商贸易。因爪哇内乱,误将大明子民残害。

公蓝玉,遂引兵征缴。斩万余,破城三十,擒王于宫廷!

立碑为记!

对于大海上的事情,方世玉完全不知,此时的他,正在磐泰宫,望着庆慎郡主道:“怎么样?写的如何?”

“写的倒是挺好,就是,他这艺术渲染的是不是太差了把老祖宗写成这个样子。。”庆慎郡主面色凝重。

罗贯中这二十余日的努力,写下的文章,严格按照大明官方记载的大大小小战役,进行了总结,挑选出了七场战役,作为主战事。

其中贯穿着大明建国近三十年的各场大大小小的战役。而其中第一篇讲的,太祖皇帝崛起之役,虽然朱元璋还没死,但太祖这个名号,除了他也不可能给别人而他也不可能有其他的名号。

全篇讲述了朱元璋领着千余人,夜袭横涧山,迫使元军帅廖大亨弃暗投明,虽然没有过于细致的描写,但按照罗贯中的意思,这只是一条主干线。

送到宫里,看看方世玉是什么想法。

而太祖皇帝崛起之役后,便是太祖皇帝立足之役,全篇讲述朱元璋攻克滁州,得到了第一块根据地,大力发展,静待时机,惩奸除恶的事迹。

第三场战役便是计取和州,蒙元将领倒戈急走,忽,两旁伏兵尽起,汤和,邓愈,郭英,胡大海,众太祖帐下将领围攻而来。

蒙元将领不敢回应,遂引兵至和州城边,然城墙早主,道那徐达七百余人,偷取和州,断了后路。

太祖亲领诸将追杀,四面包围,歼之第四场,太祖渡江,巢湖之战、

时年,红巾军首领郭子兴病亡,太祖统领义军,驻扎于和州,朱文正进言,和州无险可守,不似吉地,若图发展,当渡江以取集庆路。

太祖允之,继决定渡江谋取集庆路,从而建立稳固的后方根据地,而攻取集庆路,必要经过采石,欲渡过长江,却因水师舟船不及也。

太祖吉人天相,正待他焦急不安之际,俞氏父子,廖永安,廖永忠兄弟,相继来投。

俞氏父子三入和州而投,太祖狂喜曰:“天助我也。”

遂领老部下同俞氏父子的巢湖水师领袖们进行会晤,自俞氏父子投后,太祖实力骤增。

夜之间,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