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给万关斟酒。
万关叹息一声,胸有万丈红光的说道:“那也不行啊,这样下去,我这不是荒废了嘛,哎,真是可惜了。这次没有调任,又要等三年!”
“大人多在江宁县做些善举,拾遗补缺,事情一定会有回转的!”赵琛陪笑道。
万关喝了口闷酒,心中无比惆怅道:“可惜了,府库里没钱,要是有钱的话,也不至于会这样。城内的桥都没法修。”
既然离不开,万关也放开了心中的想法,他也坚信,自己造福于民,肯定能获得朝廷的青睐,调任升迁,只是时间的问题。
而他今年,也不过三十余岁,时间还早着呢。
赵琛道:“大人想修桥?”
“是啊,朝廷下旨,要各地发展民生,惠利百姓,但他不给钱啊。”万关苦闷的很,哪怕是江宁县,就在应天府脚底下,距离应天府不过百余里的距离。
这么近的地方,竟然也会没钱去做公共设施。
“大人,修桥的话,不如修私塾啊,我们江宁,临近京师,而京师人口早就满了,朝廷迁都之前,我们应该大力抢夺京师的人才,来江宁经营啊。”
赵琛直接开口说道。
朝廷要迁都,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毕竟泰安府风风火火的修建了两年工夫了,如果不是北方天气变化太大,大雪覆盖,影响了工程进展,这个时候,朝廷都已经搬去了北方。
万关道:“修私塾?”
“对啊,修私塾我们就能以招募教师的由头,去京师招募那些落榜的学子来江宁发展,学子虽然穷,但只要我们这里文风昌盛,肯定会有商贾进来的。”
赵琛循循善诱的说着。
江宁县确实是个苦逼的地方,他临近京师,有着得天独厚的政策扶持优势,但也是因为他临近京师。
江宁的能人,才子,全都一股脑的挤进了京师讨生活,毕竟在京城,随便丢块转都可能打到官宦,机遇总比江宁要强得多。
万关叹息一声道:“这样真的行吗?”
“肯定行啊,而且,从洪武二十二年开始的兵制改革,第一批应征入伍的官兵退伍,他们的退伍费用,也是一大笔钱。”
“我们可以把这些人都聚集起来,他们发财,我们升官。”赵琛的眼睛也不知怎么长的,似乎是只要能帮助他升官发财的,他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这就要把原因归咎在朱元璋的晚年改制上了,地方捕快名义上属于地方县衙,但实际上,他们自成一个系统。
捕快被纳入了朝廷地方巡查司的体系中,由兵部管辖,升迁任免,而大明的州府均线,又分为上等府,中等府,下等府。
洪武二十二年以前,纳税足额二十万两的府,是上等府,十万以上的是中等府,十万以下的是下等府。
现如今纳税额度虽然有所上涨,从二十万变成了四十万,但体系还是没有被打破,上等府的知州,知府,品级要比中等府,下等府的高。
譬如说开封府作为上等府,知府或知州,就是从三品大员,中等府就是正四品,下等府就是从四品叼。
而赵琛想要升迁,也是想要去府衙任职捕快,然后一步步爬到他认为的巅峰位置。
“这事,还是仔细考虑考虑的好!”
万关并没有急着应承下来,在他看来,带着退伍的官兵做买卖,他又没有什么京营理念,也不懂经商,自己都不会赚钱,如何带着别人赚钱。
“其实赚钱很贱的,哪怕朝廷迁都了,应天府也会是大明南方的最大府城,是重地,毕竟钟山皇陵还在,朝廷永远不会放弃应天的发展。”
“我这几年走街串巷,老板姓手里的粮食多了,正所谓,饱暖思,许多人已经不满足吃五谷杂粮,开始追求吃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