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辽东叛军(8 / 10)

的为官执政还是向着百姓,和朝廷是一条心的。”

“官复原职就是拿着朝廷的律法在地上摩擦,杀了就是让蓝田县的百姓失望惋惜,甚至在背地里骂朝廷。”

“杀不得,用不得,不如把他流放辽东吧。这是孙儿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了。”方世玉权衡利弊。

蓝田县的一县百姓,当然不可能动摇大明的国本,但有的时候,这民意,既然可以折中顺从一下,为何一定要逆着呢。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好,你能有这个心就够了,不过今天,朕还要给你上一课!”朱元璋最终给方世玉做的决定,下了评语。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朝廷统治百姓,也需要百姓的爱护。

只要还百姓活的过去,哪怕是吃糠喝稀,他们也会认为是盛世,因为吃得饱,而老朱家只要让朝廷和军队吃得饱,他们的统治地位,就不会有动摇的可能。

“陛下?”方世玉微微一愣,老朱头要给自己上课?难不成还是要拿自己的《精兵是如何练成的》,来给自己上课?

朱元璋道:“朕刚刚定鼎天下的时候,神州之地,尽入朕之手。”

“那个时候,还有丞相,左丞相李善长,右丞相杨宪!”

“杨宪这个人,聪明劲是有的,他在扬州的治理,确实得到了非常丰厚的成果,当年朕北巡,视察民情的时候。路过扬州,繁华无比的扬州城,千里埋骨地,百里无鸡鸣,繁华的扬州,只剩下一十八户人家,人丁几十个!”

“这种景象,你这一辈子都见不到了。你也无法想象那种残酷的环境,朕在扬州的府衙里,呵呵,说来也是,整个扬州城,找不出来一个坐得稳的椅子!”

“扬州城啊,就变成了一座废墟。”

“朕不能让扬州城继续荒废下来,打天下不容易,治天下更难,刘伯温举荐他的徒弟杨宪,充当扬州布政使,朝廷大力支持!”

“三年的工夫,扬州虽然没有达到前宋的繁荣之景,但田亩复耕,城池扩建,整个扬州城,欣欣向荣。”

“你现在去扬州,看不见哪破烂的府衙,但应该能看见当时朕坐的那个摇摇欲坠,随时都可能倒下的椅子。”

“杨宪是个干吏,不过这个人,好高骛远,他干了什么?从南洋藩人手里买来稻穗,那是朕这辈子,见过最好的稻穗!”

“朕为了表彰杨宪,把稻穗挂在了太和殿,天天上朝的时候,朕都能看见!”

“最终呢?朕得来的消息,杨宪拿着南洋的稻穗,来欺瞒朕不懂,朕没见过世面,那一次,朕丢死人了,满朝文武,都知道杨宪是个奸佞之臣,愣是没有一个人和朕说!”

“朕当了皇帝,也成了孤家寡人,杨宪案发,被押进刑部大牢,刑部官员怎么说的?一切罪状,全都招供,磕头如捣蒜,乞求饶命!”

“然而,满朝文武在杨宪倒台之后,所有人都一股脑的上奏弹劾,你说,他们早干什么去了?为什么要等到朕自己发现了,他们才冒出来?”

“在杨宪倒台之前,满朝文武,那个不是热脸贴着杨宪的冷屁股,一个个的乐此不疲!一群见风使舵的家伙,没一个好东西!”

“朕现在给你讲,就是要你记住这个教训,记着。以后,文臣士子,可用之,而不可亲之,可使之,而不可信之,可杀之,而不可忍之!”

“你若是忍让他们,他们就越是变本加厉。”

朱元璋绘声绘色的给方世玉讲着,真真正正的拿着他的教训,给方世玉上了一课。

杨宪的事情,他倒是也知道一些,无非就是杨宪这家伙,从南洋藩人手里买了超级好的稻穗,献给老朱说是扬州长出来的。

老朱没出过国,不知道南洋那边情形,虽然番邦也有进贡,但这玩意在老朱眼里,只会呈现在奏疏贡品礼单上,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