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迟不肯下禅位的诏书,李邦彦建议说“不若以檄书进呈,用激圣心,令上早做决断。”
宰执大臣们全都同意李邦彦的建议。
于是,他们将檄书呈现给了赵佶。
这封檄书历数了赵佶的种种罪责,主要罪责有以下几点
一、收纳金国叛臣张觉,而且金国屡要不给,还用谎言欺骗金国。
二、许粮不给。
三、交付岁币不积极。
四、违约,诱天祚帝来宋国。
五、拒不归还辽国旧臣和燕地富民。
另外,金人还拿赵佶和天祚帝相比,说赵佶是千古昏君,让河东、河北两地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等等……
果然!
看完檄书,赵佶涕下无语,最后道“休休,卿等晚间来商量。”
当晚,赵佶等人商量过后,由吴敏写下禅位诏书,而赵佶则装病禅位。
不过——
这位也不是说想禅就禅的。
因为赵桓根本不愿意当这个亡国之君。
起初,不少人都认为,赵桓是尊古礼推让,毕竟这是新君都爱干的事。
可慢慢的,所有人都发现,赵桓是真不想当这个顶雷的亡国之君。
赵桓跪在赵佶身前恸哭不受命。
童贯与李邦彦将御衣穿在赵桓身上。
赵桓拼了命的挣脱,一点都不配合。
赵佶见赵桓是真不想当这个皇帝,于是怒道“汝不受,则不孝矣。”
赵桓回答说“臣若受之,是不孝矣。”
赵佶君臣劝了好久,赵桓就是不当这个皇帝。
赵佶实在没办法了,只能将郑皇后叫来,让郑皇后劝赵桓。
很快郑皇后就过来了,然后劝赵桓受诏继位,说“官家老矣,吾夫妇欲以身讬汝也。”
赵桓还是极力推辞,似下定了不当这个亡国之君的决心。
赵佶见软的不管用,于是下令,拥(架)赵桓去福宁殿即位。
赵桓边哭、边挣扎,因为哭得太过悲伤、挣扎的太过用力,竟然昏了过去。
等赵桓苏醒过来,已经坐在福宁殿的龙椅上了。
赵桓哇哇大哭,仍然不肯即位。
一直折腾到了快天黑,赵桓仍抵死不从。
这时,百官都已在垂拱殿上集合许久,等待面见新君。
白时中大急,说“不等了,先出宣诏。”
于是,白时中来宣诏说“群臣愿见新天子!”
见木已成舟,又有赵桓最信任的耿南仲和一直保赵桓太子之位的梁师成从旁劝说,赵桓才下诏让吴敏出去说,“今天太晚了,大家先散去吧,明日再来朝见新君。”
随后,宰执们先到宣和殿去参见赵佶,然后又回来去福宁殿参见太子赵桓。
赵桓继位,是为宋钦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