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数,为金枪营,你为营长,如何?”
徐宁听到姜德一下就给自己五百人,比自己原来管的多了一倍,也觉受到重视,谢道“多谢大人!”
许贯忠笑道“还叫什么大人啊?改叫主公吧。”
姜德挥手道“或者叫我寨主也行。”
徐宁一听,立刻改口道“多谢主公!多谢寨主!”
姜德哈哈大笑道“有了徐营长在,我梁山从此多了一个克制骑兵的利器了。”
徐宁听到姜德要对付骑兵,奇怪的问道“主公,这山东地面上,骑兵应该不多,主公为何担忧骑兵?”
姜德哼了一声道“我如何会在意山东的厢军?就是西军前来,我也不惧,我担忧的是北方的大敌啊。”
徐宁这才知道姜德当真有凌云之志,不敢再有丝毫小瞧。
另外一边的高俅得到陆谦等人部被杀的消息后,吓得立刻把自己殿帅府的防卫加强了一倍,然后一边上报赵佶,一边再派人手前往工业区询问。
赵佶听到这个消息,也是吓了一跳,毕竟高俅为高槛寻找名医的事情已经传遍了整个东京城,赵佶甚至听说高槛从此以后就不能人道了,还为高俅感到可怜,现在听说凶手可能就是徐宁,马上联想到了济水工业区的姜德。这徐宁反了,姜德会不会有危险呢?
还好,没多久,姜德的信就来了,上面说徐宁突然失踪,问是否回朝了,赵佶等人判断徐宁应该是畏罪潜逃,便下了海捕文书,直到数月后,高俅得到徐宁上了梁山的消息,这才作罢。
——半年后
“没想到居然会有这么多人,我还想着有个两三百人就了不得了。”姜德走在新铺好的水泥路上,看着周围新建起来的教室,对许贯忠感叹的说道。
许贯忠哈了口气,今年的冬天虽然不是很冷,但走在刮风的外面,还是让人有些感到难熬。
许贯忠说道“这些人中有不少都是怀才不遇的人,还有很多贫困子弟,就是饱学之士来的太少了。”
姜德挥挥手说道“不怕,只要梧桐树种下了,就不怕没有凤凰,我们现在老师是少,但只要一门学科有一个老师,也能开下去,了不起就是开大课嘛,教科书的翻译怎么样了?”
许贯忠笑道“主公的那些书必是天上之物,还好有主公在,否则有些字我等是真的不认识了。”
姜德嗯了一声说道“现在我们用的字还是太复杂了一点,日后简体字的推广势在必行,最少在我们天翔学院,一定要推广简体字,我们的时间很紧张,能少浪费一些就应该少浪费一些。”
后世的某些人说简体字是文化的退化,那是他没见过古代的简写,其实后世简体的大多数字在古代都在通用,尤其是魏晋时期,简体字大行其道,这也和魏晋时期士人追求洒脱有关,那么是不是魏晋之后的古代文人都能认识简体字呢?
还真不是,满清入关后,为了表示对文化的遵从(大概吧),要求文化复古,体现在文字上,就是乾隆时期修订《四库书》的附属品《辩正通俗文字》,在这本书中,直接表示简体字是“俗者,承袭鄙俚……断不可从也”
也就是说,满清入关后的一些文人,是不会认识简体字的,尤其是那些以科举为目的的人,那更是对简体字极度鄙夷,到了1874年,《钦定正体字》出台,此书规定所有的汉字正体字都是当时最为复杂写法的那种,也就是说,如果你拿一本简体字的书到宋代,当时的文人可以读个一半懂,放到清末民初,就真的变成了天书了。
不过说来好笑,后世还是有那么一小撮人,觉得满清定下来的正体字是真正的传统文化,简体字乃是邪魔妖道,这在姜德看来,就和抱着辫子哭祖宗的辫子割不得的人差不多吧。华夏文化一直以包容为长处,不同的写法代表着我们的历史的不同时期,并没有真正的谁高